快3出款最稳定最快的台子推荐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快3出款最稳定最快的台子推荐 > 新闻动态 > 散户狂追券商ETF!两融破2万亿背后,被低估的资本盛宴正在上演
散户狂追券商ETF!两融破2万亿背后,被低估的资本盛宴正在上演

2025-08-17 17:53    点击次数:66

  

国泰君安国际的一张香港虚拟资产牌照,彻底点燃了沉寂已久的券商板块。 6月24日,这家老牌中资券商宣布升级证券交易牌照,成为首家可提供加密货币、稳定币交易服务的中资机构。

消息一出,A股券商ETF单日暴涨5.52%,南下资金疯狂涌入港股券商,国泰君安国际股价一个月内飙升627%。

政策红利:牌照革命改写行业规则

券商不再是“炒股中介”了。 2025年,超过40家机构获批虚拟资产牌照,投资者未来可直接在券商平台交易比特币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。

13家头部券商拿到了银行理财试点资格,近80%的券商手握保险销售牌照。 这意味着什么? 券商变身为“金融超市”,能跨界分食30万亿银行理财市场的高额管理费,以及保险业首年保费3%-8%的佣金。

以中信证券为例,其客户平均资产净值是银行客户的3倍,若能转化10%客户购买保险,就能新增百亿级中间收入。

科创板“1+6”政策更是投行业务的核弹级利好。 “1”是设立科创成长层,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;“6”是六项配套改革,覆盖投行+投资+投研全链条。 券商从上市通道升级为“创新孵化器”,比如中金公司上半年承销12家硬科技企业IPO,单项目收入同比激增70%。

资金洪流:万亿活水涌入市场

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! 这是自2015年牛市后的历史峰值。 更汹涌的是机构资金:保险资金每年新增2000亿入市,公募基金三年内将增配A股2.46万亿。

7月11日一天,主力资金净买入券商板块34亿元,五日内累计流入112.8亿。 个人养老金业务更是隐形引擎,2035年前将有1.8万亿养老金通过券商渠道入市,年均贡献收入150亿元。

跨境资金同样凶猛。 债券通“南向通”扩容后,10家券商获得跨境做市牌照,内地客户可配置港澳基金和结构性票据。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同比暴涨701%,南向交易日成交金额增长196%。 国泰君安国际借此将海外利润占比提升至34%,华泰证券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8%。

业绩爆发:10倍增长不是神话

中报季成了券商的“秀场”。 31家上市券商中,超九成净利润正增长,12家增速接近或超过100%。

国联民生净利润预增1183%,华西证券预增1353%,这两家中小券商凭借并购重组实现业绩逆袭,国联民生整合民生证券后,财富管理与自营投资协同效应爆发;华西证券则押注科技金融,上半年自营收益增长45%。

头部券商更显“大象起舞”。 国泰海通净利润预增218%,达159亿元;中信建投、中金公司增速均超50%。 经纪业务日均成交额1.42万亿(同比增70.8%),两融余额1.95万亿(同比增36.36%),直接推高佣金收入。

自营业务成最大黑马:红塔证券自营收益增长55%,中证综合债指数Q2反弹1.74%,让固收投资占比高的券商赚得盆满钵满。

估值重构:1.3倍PB的安全垫

当前券商板块PB仅1.37倍,处于2020年以来30%分位。 头部券商更被低估:中信证券PB仅1.1倍,处于近五年10%分位,而其ROE长期维持在10%以上。 对比国际投行,高盛PB为1.8倍,摩根士丹利为1.6倍,A股头部券商存在30%以上的修复空间。

估值逻辑也在质变。传统券商PE中枢15-20倍,但转型综合金融超市后,管理费收入占比提升(如东方财富财富管理收入占35%),周期性减弱,PE有望抬升至25-30倍。 港股券商已提前反应:国泰君安国际PB从0.5倍飙升至2.1倍,A股券商PB仍仅1.5倍,价差超50%。

投资策略:三条主线捕捉机会

头部综合券商是压舱石。 中信证券投行储备项目量全市场第一,华泰证券国际业务占比达34.6%,国泰海通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后规模跃居行业第二。 这些“航母”直接受益于并购重组与牌照红利。

特色化券商弹性惊人。 东方财富凭借流量优势,拿下哈富证券虚拟牌照,用户数突破2000万;国联民生并购后财富管理规模增长85%,远高于行业均值。

ETF是分散风险的选择。 证券类ETF年内净流入127.47亿元,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规模突破200亿,费率低至0.15%,避免了个股业绩分化的风险。
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